公示公告

关于《丽水市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征询公众意见的公示
  来源:规划处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8-08 11: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丽水市城乡规划局定于201888日至201896日,进行《丽水市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示,现公告如下: 

  1、网址:http://jsj.lishui.gov.cn/ 

  2、网上展示时间:201888--201896日(30天) 

  3、反馈意见方式:  

  ⑴书面邮寄:丽水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处,邮编:323000 

  ⑵电子邮箱:348905742@qq.com 

  ⑶联系电话:0578-2106719 

    

   丽水市城乡规划局   

  二○一八年八月八日 

    

    

    

    

    

    

    

  丽水市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本情况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共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规划研究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公里。规划重点范围为丽水中心城市城市开发边界范围,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与总体规划的编制年限一致。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远景展望至2040年。 

  三、规划目标 

  以区域交通一体化研究、南北城交通一体化研究、旅游交通协调规划研究以及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研究为重点,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和交通领域的先进理念,提出适合丽水城市发展目标和特色的交通发展战略和系统策略,以此指导制定中心城市骨架交通战略方案,以及各专项规划方案。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区域交通规划 

  国家铁路:中心城市范围形成“一横一纵”铁路网络,依托丽水火车站,形成区域交通枢纽。一横:衢丽铁路通道(中心城市段线位为:经老竹、联城北,穿白云山森林公园后由丽水火车站北侧接入。)一纵:金丽温铁路通道,含金丽温铁路老线、金丽温铁路扩能线、杭广铁路。 

  市域轨道交通:结合丽水市域各县市城镇、人口发展、旅游资源分布,分远期、远景两种状态提出市域轨道交通规划方案。远期市域轨道4条:丽水-缙云-壶镇市域轨道、丽水-青田-温溪市域轨道、丽水-云和市域轨道、丽水-松阳市域轨道。远景延伸市域轨道2条:松阳-遂昌市域轨道、龙泉-云和-景宁市域轨道。 

  市域公路:市域范围高速公路、国省道规划方案与既有规划保持一致,G330莲都区段落实改线方案。中心城市范围内高速公路在现状基础上增加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北互通,其余不变;国省道规划形成“两横两纵”布局结构。两横:219省道、225省道;两纵:330国道、204省道。调整内容:建议S225在既有规划基础上向东延伸,衔接G330,服务中心城市南部东西向对外交通需求。 

  货运枢纽:依据《丽水中心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对中心城市物流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结合中心城市周边的产业规划布局,形成“四园区”的物流交通枢纽总体布局:水东物流园区、水阁物流园区、富岭物流园区、石帆物流中心。 

  (二)、道路网规划 

  骨架路网:规划形成由快速路和框架型主干路构建的“一环四横四纵”的骨架道路网络框架结构。其中,一环:中心城市快速路环线;四横:城北街、南环路、北三路、惠民街。四纵:花街路—石牛路—绿谷大道、丽阳街—东七路、东九路、紫金路—迎宾路。 

  快速路:规划构建由绕城北线、绕城东线、绕城南线和西线组成的环形快速路网,快速路环线总长度46km 

  主干路:在骨架道路网络框架基础上,进一步规划构建“十纵十横”主干路网,根据交通网络组织功能的不同,分为框架性主干路和组织型主干路。框架性主干路承担与城市对外交通走廊的主要衔接通道功能,以及跨组团主要通道功能;组织型主干路承担城市对外交通走廊辅助衔接通道功能,与快速路、框架性主干路的主要衔接通道功能,以及组团内部主要通道功能。 

  次干路:进一步深化完善道路网络结构,规划构建“十纵十横十连”的次干路网络,考虑次干路道路网络组织功能和客流集散功能的差异,划分为集散型次干路与服务型次干路。集散型次干路承担与主干路网主要衔接通道功能,组团内跨片区主要通道功能。服务型次干路承担与主干路网辅助衔接通道功能,组团内跨片区辅助衔接通道功能,片区内主要通道功能。 

  过江通道:根据过江通道的功能层次,规划形成中心城市“三快三主三次”九个过江通道组成的过江通道系统。其中“三快”即快速路环线过江通道,包括现状社后大桥、塔下大桥和白岩大桥(绕城西线);“三主”即框架性主干路过江通道,包括现状溪口大桥、紫金大桥,以及规划新增小白岩大桥;“三次”即一般性主干路或次干路过江通道,包括现状小水门大桥、水东大桥,以及规划新增水东二桥。 

  (三)、公共交通规划 

  根据丽水市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规划推荐考虑BRT或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具体制式可通过专题研究进行论证。 

  远期从丽水市域、丽水莲都区及丽水中心城市三个层面统筹考虑,规划形成“四向五射”的区域公交主通道及“三轴两环三纵两横”的城区公交主通道结构。 

  根据远期公交客流分配结果,结合规划道路网络布局,划建议远期设置公交专用道长度83km,其中保留现状专用道长度10km,近期新增34km,远期规划39km(包含中运量公交专用道)。 

  (四)慢行交通规划 

  规划以“公交+慢行”组合发展策略为指导,根据慢行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载体特点,本次规划将丽水中心城市慢行系统分为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绿道慢行系统以及慢行衔接系统等三类。 

  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性质、慢行人、车流的主要特性,将丽水中心城市划分为混合区、科教区、休闲区、工业区四类分区,并提出分区发展策略。 

  (五)、旅游交通规划 

  规划基于旅游空间资源分布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分析,对中心城市及协调区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旅游交通发展对策: 

  内部型旅游资源,依托城市交通服务设施,加强片区交通需求管理,提升公交服务,完善慢行交通; 

  相邻型旅游资源,借用城市交通设施的同时,构建服务景点的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体系,增加联系对外交通枢纽的旅游公交专线服务。 

  分离型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结合中心市区对外交通枢纽,构建旅游集散中心。 

  (六)综合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 

  规划结合交通网络的衔接特征和交通衔接换乘的需求量级建立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交通枢纽,建立由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组成的枢纽体系,根据枢纽的重要度形成三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其中: 

  一级枢纽主要为区域交通门户型枢纽,兼顾了区域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衔接组织功能、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换乘衔接组织功能; 

  二级枢纽为区域一般性枢纽,主要承担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换乘衔接组织功能; 

  三级枢纽为城市公共交通一般枢纽,主要承担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核心衔接组织其他交通方式的组织功能。 

  (七)、交通体制机制保障 

  1)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加大交通系统管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优化交通管制措施,改善交通系统的可靠性,提高道路交通容量。 

  2)加强交通需求引导,以公交导向和以人为本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3)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改善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附件

20中心城市骨架道路网规划图 20171122.jpg


附件

21中心城市道路网规划结构图 20180131.jpg


附件

22中心城市道路网分类分级规划图 20180131.jpg


附件

28中心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衔接规划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