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以绿色发展成为主基调,深耕山水美景、盘活土地资源、升华艺术价值,在和谐宜居的美丽底色上构筑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全力打造更加高效、和谐、持续的绿色经济模式。
一是打好“山水美景”牌。山水优势是丽水市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市147个美丽城镇创建乡镇,目前已成功打造出1个国家5A级景区,23个国家4A级景区,11个省级风情旅游小镇,莲都大港头镇古堰画乡核心景区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景区改革试点。以云和崇头镇为例,该镇借力美丽城镇建设,把梯田生态价值最大化,引进杭州商旅集团投资14亿元,实施系列景区建设项目。目前,“梯田开犁节”已正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崇头镇的村民们在家门口凭“卖风景”吃上了“旅游饭”,美丽风景刷新了幸福生活。龙泉屏南镇借助山地高海拔优势,多次成功举办“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打响中国越野小镇品牌,颠覆游客对农村安静舒适“慢生活”的传统认知,展现出澎湃的激情与活力。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民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也稳健发展。例如,青田三溪口街道的曼山居、遂昌焦滩乡闲思居、莲都大港头镇隐居画乡等民宿已跻身浙江省五星级农家乐民宿行列,精品民宿培育再上新台阶。
二是打好“土地资源”牌。统筹“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土地综合整治、治危拆违等工作,全力盘活乡镇域闲置土地资源,为美丽城镇建设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老旧厂区腾笼换鸟。通过综合整治旧工业区、拆除违法建筑等措施,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配套提供了宝贵空间。青田三溪口街道拆除大型石材厂,并通过招商引进瓯畔颐苑高端养老中心和威尼斯康养小镇项目,目前,这2个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缙云壶镇镇南顿村借助商业中心优势,把破旧厂区改建成中心公园,带动农贸市场、商贸楼、沿街店面等物业产业发展,村集体年收入增长到600余万元,村民每人每年最少可以获得2000元分红;抛荒山地重焕生机。提高土地利用率,盘活闲置山林、耕地资源,引入优质民间工商资本打造出有机茶园、高山药材基地、生态果园等特色生态农业基地,实现农产业规模式发展。龙泉小梅镇推动大梅源沿线绿色生态长廊建设,积极发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承包流转土地,在大梅源农田实施水稻、苗木、中药材的2000亩绿色生态基地建设。庆元荷地镇还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把撂荒的土地整合、预流转,建立土地储备库,加速项目落地;空心村落变废为宝。通过政策扶持,引入外来资本注入,让沉睡的空心村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例如,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松阳县竹源乡横岗村,把美丽城镇建设和旧村改造相结合,选用重新规划选址,对无房村民进行异地安置的方式,避免新建住房破坏原有古村风貌。对村庄原有的房屋所有权则采取“征购+转移”方式,“转移”老屋到政府手中,打消投资商对产权不明晰的顾虑,加快引入工商资本。景宁雁溪乡将古村落整体打包流转,由杭州乡创集团进行康养综合体项目的运作和规划,并融合已经在经营的多个畲药材基地进行大康养产业开发。今年年内将完成5栋样板房的改造提升,以及游客接待中心和康养会所的建设。
三是打好“文化艺术”牌。通过搭建艺术与大众的桥梁,有机融合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培育音乐、油画等系列艺术产业,衍生出民宿、餐饮、文创、旅游等众多业态,进一步提升了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和文旅品牌影响力。以音乐牵线:各乡镇结合旅游景区资源优势,通过音乐节吸引新人流,实现旅游产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缙云舒洪镇别开生面地采用现场与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麦浪乡村音乐节”,更通过麦浪直播间和美食专区推动农特产品宣传和销售,当天直播观看人数高达200多万,进一步提升麦香小镇的知名度,助推麦香产业发展。此外,还有遂昌焦滩乡的独山·风言风语音乐趴、王村口南尖岩星空音乐会、云和崇头乡畲歌擂台赛、畲汉山歌大比拼等活动,以音旅融合模式串联起文化和旅游产业;用绘画搭桥:借助绘画艺术,依托山水、民俗、人文气息,发展文创、研学、旅游产业。莲都大港头镇紧抓油画文化,逐渐衍生出油画+研学、油画+创作、油画+展览等一系列“油画+”产业,走出了一条文化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子,年油画产值超1.2亿元,美丽城镇“产业美”的框架基本形成。目前,作为“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发祥地,该镇已成为“中国摄影之乡”的主要创作基地、“中国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小镇核心区居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4325元,提升到当前的39000元,增幅超过了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