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泉市屏南镇立足镇情,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与乡村旅游、农业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强化合力,进一步改善了全镇的生态人居环境,助推农业、旅游大发展,共筑美丽屏南。
建好“水项目”,为美丽山村锦上添花。结合屏南镇实际,以“一化两制创三美 建美丽屏南”为契机,加强重治污水、固防洪水、持保供水、稳抓节水力度,强化沿线村庄整治、河道清淤,进一步实施绿化工程,成功整治以往的垃圾填埋空地,新建凉亭、公共厕所、生态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同时强化辖区内梅溪、均溪的沿河整治力度,开展以“三改一拆”、畜禽养殖业、四边三化为主的专项整治行动,共清理河道3.5千米,拆除沿河违章建筑21处1000余平方米,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和谐水环境。
造好“水景观”,助乡村旅游稳步提升。以打造高山风情小镇为目的,加大了周岱村、南垟村等旅游特色村的环境改造力度。结合农旅融合项目将拆后空地用于建造停车坪、绿化景观带、南瓜公园等,进一步提升浙江最高村风貌;以打造瑞垟区域化景区为重点,对瑞垟水库周边村实行集中攻破、清淤治违,推进瑞垟垂钓基地建设和瓯源农家乐建设;建设南垟村古树群游步道100余米,成功推进了以柳杉王为中心的公园建设,放养各类鱼苗为河道增添景观、净化河水,逐步提升旅游景点品质。
护好“水生态”,促高山农业转型升级。突出“一区一品”的生态农业功能区块建设,强化意识,以“基层走亲连心”为载体,要求各干部及农技员深入一线鼓励农户合理利用平整出来的荒山、拆违土地,引导屏南、瑞垟管理区农户种植高山蔬菜、养殖田螺和高山鲤鱼,以农养洁带动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引导均溪管理区农户种植茶叶,全面实施微蓄微灌、无公害物理杀虫等生态高效种养,全面更换脏、黑的老形象,因地制宜开展产业转型升级。
“四个一”专项行动促“五水共治”。“一堂公开课”解析五水内涵。今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村干部宣讲团分别到28个行政村和6个蔬菜合作社进行了一次“爱水 节水 治水”的集中宣讲,从政治态度、经济发展、文化涵养、社会反响、生态效益等角度,为全镇党员干部解读了“五水共治”的目的意义,凝聚力量铁腕治水。“一批宣传品”普及治水文化。在坪田李村彩绘治水文化墙,在镇大厅内设置河道整治效果对比图、治水大比拼照片,在杉树根、瑞竹垟、百步、坪田等河道较多村发放印有“五水共治”宣传内容的围裙、袖套,营造治水浓厚氛围。“一个小行动”掀起治水热情。通过“巾帼行动”、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农民摄影家走拍监督等活动广泛宣传治水理念,开展以“护源头水 保Ⅰ级水源向下流”为主题的“治污”活动,发动群众在河边捡拾垃圾、清理水草、整捞淤泥,同时在水源地植树造林、放养鱼苗生态护水,每一个小行动促使环境大变化。“一本治水账”监督长效治水。在28条“河长制”河道设置一张公示牌,注明市、镇、村三级河长、保洁员姓名和监督热线等信息;镇治水办每月连同纪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成效大检查,对检查到的优劣情况进行拍照存档,并进行全镇通报,督促落实长效保洁机制。
突出环境整治,实现清洁家园。全面实施“两池、四改、六清”,强化垃圾集中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建设,继续发动农户进行卫生改厨、改圈、改水、改厕,清理集镇、公路边、水库边、源头地、河道沿线,积极引导群众在村农家乐修建生态栅栏、花台,栽花种草,努力打造“生态庭院、清洁农家”。截至目前,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02处13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260平方米,栽种红叶石楠12.5 万棵,新建垃圾焚烧池18个,购置垃圾箱2260个,清理残垣断壁8.6万米,参与庭院卫生整治农户1025户。
突出生态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全镇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坚持以农业发展带动周边环境改变,以建设农业生产“四大基地”为抓手,狠抓优质高山蔬菜、茶叶、水果、花卉等基地建设,共建成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高山蔬菜精品园1个,全年发展高山蔬菜7000余亩,其中高山四季豆4000余亩,小辣椒、绿皮茄、甜玉米等3000余亩,辐射带动全市发展高山蔬菜面积13000多亩,逐步消除食用菌加工带来的山林毁灭和河道污染现象。
突出文化培养,实现人水和谐。充分利用村干部讲坛、村宣传栏和下乡随访等积极宣传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并组织观看远程教育上关于“治水典型”和“文明新风”宣传片,来增强群众主人公意识、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荣誉感,让治水工作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整治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