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图片资料
推进美丽城镇,共建和美景宁
作者:雷晶  来源:美镇办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1-22 12:37

日前,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发文公布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考核结果,景宁县被评为2020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优秀县,系全市3个之一。景宁县东坑镇被评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大均乡、英川镇、梧桐乡、鸬鹚乡、毛垟乡等5个城镇上榜美丽城镇基本达标城镇名单。

自全省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即部署,将美丽城镇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紧密结合,围绕“五美”“十个一”的建设总要求,全力推进景宁县美丽城镇建设。

一年来,景宁各地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愈加完善,人居环境治理卓有成效,城乡经济焕发勃勃生机……在这座山水小城,正勾勒出一幅幅产业繁荣美、环境优越美、人文历史美、生活宜居美、治理和谐美、功能完善美的小镇新图景,散发着畲乡风情的独特魅力。

东坑镇:差异化发展“畲乡小花园”

花海耕织,廊桥驿梦。在景宁东坑,全省最美公路示范线穿境而过。

今年年初,东坑镇在景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创新实干大赶考中,立下“争创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的标杆,全镇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全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重点推进“十个一”工程(一个城镇社区、一个居住片区、一条特色街区、一条生态绿道、一个入城口、一个城镇公园、一个优质教育和文体设施、一个优质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一个特色乡村、一个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东坑镇坚持差异化发展是魂的原则,提炼一村一品,打造了以“花海耕织”白鹤村、“世外桃源”桃源村、“多肉石寨”深垟村等特色村,结合镇域内浓厚的红色文化、丰富的畲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创推“红+绿+畲”模式,融合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绿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东坑镇通过抓美丽城镇建设美丽环境,全面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精准推出洁化、硬化、绿化、美化、文化“五化升级”举措,擦亮美丽城镇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产业、旅游、文化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畲乡小花园”。

此外,东坑镇还成功创成景宁首个省级4A级景区乡镇,通过抓美好生活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增强城镇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共建共享,打造全省美丽城镇“东坑样板”。


大均乡:做好“民族”+“生态”两篇文章,创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

大均乡是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工作重点乡镇,民族和生态是大均两张“金名片”,森林覆盖率89%,出境断面水达Ⅰ类标准。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观秀丽,历史文化悠久,全乡5个行政村,有3个是民族村,其中2个已经被国家民委评定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09年,建成“畲乡之窗”国家AAAA景区。

今年,大均乡围绕“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人文美、治理美”的五美建设新目标,结合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以“大均十古、乡土五味、畲家六艺”为主题,制定了大均乡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婚嫁体验为核心,注重文旅、农旅融合。通过修缮民族书屋、畲画馆等古建筑,深入挖掘畲族文化、水域经济等特色产业,全面提升村庄软硬件设施和景观品质。完成投资额3000余万元,乡域全局的旅游发展态势和点位优势逐渐凸显。

大均乡立足优越水环境,积极打造天然泳池、天然沙滩烧烤、漂流、泼水狂欢、露营目的地等休闲游基地,深度开发水上瑜伽康养、桨划游船体验、特色夏令营等项目。以涉水救援业务培训为载体,成功吸引IRIA国际搜救教练联盟急流救生训练基地、省消防应急救援基地落户大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下步,大均乡将持续做透民族文章。抓好古街业态培育,鼓励引导商户多样化经营,打造大均古街畲族文化体验一条街。持续做好山水文章。做稳特色农业产业,做好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农旅融合产业链。

英川镇:美丽城镇推进美食小镇提档升级

有一种生活,叫住在英川。廊桥流芳、白墙黛瓦,风情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在眼帘中展开……

今年来,英川镇以“国家公园东大门,美食小镇新英川”为目标定位,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对标美丽城镇建设要求,竭力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文化内涵、搭建产业平台、完善基层治理,全力推进英川美丽城镇建设,打造成面向世界的国家公园重要展示窗口。

以美丽城镇建设为契机,英川立足美食小镇推动实现“产业英川”攻坚行动,着力发展种植锥栗、香榧,养殖田鲤鱼、田螺等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英川现有稻鳖基地500亩,智慧田螺基地1000亩,红心李基地700亩,锥栗基地1500亩。成功注册“英川”“英川粉皮”商标,英川粉皮成功入选“浙江省农家特色小吃100例”和“2019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获县“金牌小吃”“畲乡十小碟第一碟”等殊荣。

通过美丽城镇建设,英川镇全面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不断地你擦亮美丽城镇底色,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兴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畲乡小花园”。

梧桐乡:全力打造“和美梧桐,漫游小镇”

2020年是美丽城镇建设的开局之年,梧桐乡主动申报列入第一批建设乡镇,并立下“创建美丽城镇”的赶考誓言,以规划引领、干群共建为原则,谋定后动,精准发力治顽疾,创新机制谋长效,全力打造“和美梧桐、漫游小镇”。

通过深化小城镇长效管理机制,“百街千巷”美化提升、“邻里监督”包干洁化、“村民交办”网格整治等举措,推进美丽环境百日攻坚行动,路街长制、门前三包制、村民交办单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巩固环境洁化、美化、亮化,不断擦亮美丽城镇环境底色。

美丽城镇建设不只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更是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版,梧桐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商贸文体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建成区拥有金融网点2家,快递点2家,邮政1家,购物点13家,建成浙江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青年之家,春泥计划图书室,“四星级文化礼堂”和“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各1座。

梧桐是“丽水市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和“景宁县600产业示范乡镇”,今年来,围绕推进美丽城镇实现“产业美”的目标,结合“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倾力产业培育,实施“茶叶生态示范基地、稻鱼共生示范基地、石斑鱼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提升、林道路硬化”等一批农业产业建设项目,打造“千亩生态绿色精品茶叶基地”,全乡茶叶销售额达1500余万元。

毛垟乡:绘五美城镇画卷,谱美丽乡村乐章

毛垟乡地处两省(浙江、福建)三县(庆元、景宁、福建寿宁)的交界,为景宁南部门面,面积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460户4708人,常住人口680人,辖4个行政村。

今年来,毛垟乡坚持“以红引客、以绿留客,红绿富民、红绿强乡”的发展思路,以“红色毛垟、苔藓小镇”为战略目标,通过美丽城镇创建,全乡域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红色传承,以“一红三绿”打造红绿融合综合体。红即红色教育基地,三绿即一为新兴之绿——打造全国首个苔藓小镇;二为传统之绿——借助科技实现传统产业提升及网络销售;三为两山之绿——通过体验式旅游项目实现生态价值转换。

建设美丽城镇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自工作启动以来,毛垟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部署,紧盯创建目标,落实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五美”要求和“十个一”建设要求,深入谋划安排项目8个,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美丽城镇建设。计划总投资53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30万元,完成率达到100%。

毛垟乡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基因,结合地域环境、产业特色,提炼出“红色毛垟 苔藓小镇”的鲜明主题。在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带动了该乡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乡域经济的增长,短短半年时间,毛垟苔藓产业实现收益达到700余万元,为村集体和小农户增收320余万元。

接下来,毛垟乡将继续牢牢把握美丽城镇建设发展机遇,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谱写毛垟乡美丽城镇的华美乐章。

鸬鹚乡:美丽城镇助推“马仙故里”产业兴生活旺

鸬鹚乡位于景宁县西部,距离县城45公里,海拔285米,辖区面积60.91平方公里,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溪流众多,水质清澈,千百年来,素有“高山好合湖,低山好鸬鹚”的美誉。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马氏天仙美丽传说就起源于这里,故鸬鹚又称“马仙故里”。

作为景宁县美丽城镇第一批创建乡镇之一,自工作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班子会议,按照美丽城镇“五美”的要求,研究部署美丽城镇建设和项目谋划,从深化城镇的服务功能入手,以“做精十个一,做实五个美”为根本,谋划12个项目以实现鸬鹚的美丽升级“蝶变”,总投资1000余万元。

鸬鹚乡“以鱼为媒”,转变传统农耕生产方式,不断壮大稻田养鱼规模,新建南坑下、印章村田鱼育苗基地2个,建立原生品种稻田鲤鱼优质资源保护基地,面积达到2000多亩,新增养殖示范户50余户,在南坑下吾山村新建了标准化养鱼基地70余亩,培育的传统鱼苗辐射周边地区,鱼干远销省外。同时,不断吸聚优秀大学生、乡贤回乡创业。打造金岱—葛山公路沿线的油茶、精品水果、古法农耕、生态种养等各大基地连成的全县首条景宁600产业示范带。其中葛山锦绣黄桃基地年产量20余万斤,销售额200多万元;浙江绿康油茶基地产量达18余万斤,产值40余万元。

美丽城镇美美与共,其美各不相同。需要深入挖掘地域特色风貌、历史文化传承,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村落。鸬鹚乡是马仙忠孝文化的发源地,今年,鸬鹚乡成立马仙非遗传承研究会,主动对接福建柘荣,交流学习非遗文化传承经验,致力于将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硬支撑。同时,鸬鹚村又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乡党委政府安排美丽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古村落修复项目,对老村进行改造提升,让美丽城镇留住“乡音”、传递“乡情”,让古村显现出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