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启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以来,丽水市迅速响应,对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行动方案编制工作、组建工作专班等各项工作迅猛推进,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建设,分三年验收全市147个乡镇(街道),其中40个乡镇(街道)创建美丽城镇样板镇,107个乡镇(街道)达到美丽城镇基本要求。去年12月21日,浙江省美丽城镇办公布了浙江美丽城镇建设工作2020年度样板城镇和达标城镇考核验收结果。莲都区大港头镇等10个城镇被评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莲都区黄村乡等24个城镇上榜美丽城镇基本达标城镇名单。
如今,一个个产业繁荣美、环境优越美、人文历史美、生活宜居美、治理和谐美的小镇逐渐在处州大地上生根发芽,丽水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结出了丰硕成果。
“百街千巷”提升行动 助推美丽城镇实现“环境美”
错落有致的房屋、风格各异的美丽庭院、绿意盎然的农家菜园……走进景宁东坑镇桃源村,宛如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现在农村的环境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和以前比起来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桃源村村民柳平看着居住环境越来越美,难掩激动之情。东坑镇是景宁美丽城镇建设“环境美”的一个缩影,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已经逐渐改变村民们的人居环境。
去年3月以来,景宁持续开展“百街千巷美丽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通过全面开展整治提升行动,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彰显畲乡人文魅力,实现景宁小城镇综合环境的美丽蝶变,助推新时代美丽城镇创建。
此外,景宁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极大助力了“百街千巷”美丽提升行动在乡镇层面的影响力。截至目前,共安排47个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补助项目资金1199.3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28个,补助资金628万元。
美丽城镇建设“环境美”是基础。景宁各乡镇(街道)立足自身实际,宣传发动乡、村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在各自辖区内积极开展“百街千巷美丽提升行动”,通过对主要道路、街巷(含水域)进行卫生整治、秩序整理、拆违治乱、绿化养护等方面的环境整治工作,提升人居环境。
赋能美丽城镇建设“生活美”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今年72岁的周火根,家住莲都区大港头金港小区,回想当初在山上不通路、不通有线电视、不通电话的苦日子,他坦言:“能搬下山来,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真的打心底里高兴。”
近年来,莲都区大港头镇紧紧围绕美丽城镇建设“生活美”要求,不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提升教育和公共医疗水平,实现共享乐民生活美。
大港头镇积极引进品牌开发商统一开发建设风貌品质高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小区和农房集聚区,打造高品质居住条件。先后建成金港小区、画乡风情苑、滨水花苑、金港公寓等优质小区。
不久前,大港头镇组织村民顺利完成了金港公寓安置房选房抽签工作。金港公寓选房抽签顺利完成,是“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在大港头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聚集,提升当地住房市场供给品质。
在松阳,一项“拯救老屋行动”唤醒美丽城镇新活力,当地以拯救老屋、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建立了“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优秀社会人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设计团队,入驻浙西南山乡,把脉乡村建设。
“拯救老屋行动”不仅改善了老百姓的人居环境,还促进了古村落的美丽经济,老屋修缮好后,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不仅吸引了原住民返回,而且也吸引了外来投资者到村里投资,开办民宿和农家乐等。
美丽城镇建设让“人文美”绽放异彩
人文特色是美丽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美的小镇也需要文化的衬托。
云和县崇头镇开展美丽城镇的建设以来,扬长避短,积极发挥当地优势和特色,紧抓美丽城镇建设及梯田创5A景区的良好机遇,打造中国“最美梯田农耕小镇”,让梯田农耕小镇散发历史文化魅力。
在推进“最美梯田风景线”建设中,崇头镇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建筑,强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打造了一批美丽古村、美丽古道。创成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2个,坑根石寨、黄家畲千年古村等韵味进一步提升,官银、赤梅、云龙等50公里古道完成修复。
当地还积极延续村庄街巷肌理和传统风貌,推进村落传统格局更新改善。同时,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梯田古老修筑方法、延续原生态的梯田耕作方式,并保护培育古建筑工匠、篾匠等新乡土技师。
近年来,龙泉市宝溪乡积极探索与实践景区市场化运营。去年,宝溪乡抓住衢宁铁路通车机遇实施美丽城镇创建工作,将增加景区资源价值作为第一考量标准,着力促进宝溪景区基础更优、业态更丰、颜值更美。如利用八棵树公园空域区块,开设星空帐篷酒店,增设帐篷房间20个;合理布局景区接待中心空间,增加酒吧、台球等娱乐设施;后垟的牛栏改造为荷塘咖啡厅等,让原有的村景村貌散发更多“人文美”。
此外,该乡还创新尝试“政府经营化”理念植入,重新修整宝溪文化站、溪头村文化礼堂,在展陈文化资源的同时,设立大碗茶、溪头小礼等经营场所;将溪头村委会进行重新布局,增加70、80记忆馆功能。
“特色小镇”展现别样“产业美”
缙云壶镇镇“机床小镇”是我市首个制造业“特色小镇”。2018年以来,壶镇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贯彻“规划引领、产城融合、提升功能”建设理念,通过拆建美颜值、转型提质、管理强核,集“文化小镇、产业小镇、宜居小镇”为一体,小城市轮廓初显,成功探索出一条“大镇”变“小城”的路子。先后荣获“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
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壶镇镇突出产业特色,结合机床小镇创建,在工业区筹建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的工业名品馆,展示壶镇1560余家企业发展历程,展现带锯床、缝纫机、工模具、金属建材四大特色产业近50年的发展史,成为壶镇工业的一张新名片。
竹口镇是庆元工业的萌发地,工业产值占全县的三分之一,其中铅笔产业更是占据了全国25%的产量和产值,素有中国铅笔第一镇美誉。
去年上半年,当地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实现工业总产值6.37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71万元,同比增长22%;推动全镇“网红经济”发展,实现产品销售额超1000万元。同时,全面助力企业培育新增长点,联兴笔业新建铅笔检测中心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达欧盟标准;贝斯特、联兴文教新上马口罩、油画棒等生产线,在疫情中实现“智变”。
提升数字化水平做深“治理美”
近年来,青田县不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美丽城镇智慧平台建设逐渐形成“三个一”:一张网络、一个指数、一套平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美丽城镇的建设和管理中,大幅度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工作负荷,建立起了全民参与的平台纽带,智慧美丽城镇大数据成为城市大脑的有效补充。
依托智慧平台,青田县构建了一套“信息汇聚、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的闭环治理模式,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机制,将数据结合乡镇实际情况统筹调度,帮助乡镇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应急情况处理和重大事件预警预判能力。
去年,遂昌县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未来科创岛协议,以达摩院为代表的多类科创项目将在遂昌县湖山乡建立,标志着遂昌迎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转折、走出美丽城镇建设新路径。
面对与阿里云合作带来的新机遇,遂昌将促进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民生保障数字化转型、政务服务数字化升级,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效率,进一步便利百姓生活,彰显“治理美”、“生活美”特色;重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优质的自然生态和创新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环境美”与“产业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