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市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建设管理 >>建设市场
缙云县建筑施工领域夏季高温作业防范指南
作者:厉桥、丁一玲  来源:缙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7-12 15:43

一、什么是高温天气

1.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台主管部分所属气象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气。

2.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一下时,各单位安排员工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且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4.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制,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员工加班。

二、防暑降温用品

施工单位及劳务分包单位应根据项目特点配备折扇、风扇、毛巾等日常辅助降温用品;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仁丹、花露水等防暑降温药品;绿豆汤、盐开水等防暑降温饮品。

三、辨识与应对中暑先兆

1.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场所劳动到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2.对于轻症中暑应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对于重症中暑应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四、中暑自救

如果在高温作业时赶到头晕、恶心、心慌等,很可能已经中暑,应该及时辨别并做好相应的自救准备。

1.立即停下手中的事情、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

2.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大口猛喝,应小口慢引,以防加重心脏负担。

3.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一些配饰,保持身体周围通风。

4.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

5.如休息后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拨打电话就医。

五、个人安全防护

为了保护作业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作业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系好安全带,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比较厚实,天气炎热穿上这些东西会让人觉得更热,日常中一些工人在工作过程时贪图凉爽、省力而放弃了穿戴,但是一旦危险来临连最基本的防护都没有了,使得原本不是伤害很大的事故变得比较严重。塔吊司机、钢筋工等特殊工种要佩戴好防护手套,防止高温烫伤带来的次生伤害。

六、施工用电防范

夏季是用电的高峰期,由于高温、雷电和多雨等季节因素容易导致电器绝缘程度降低,人员出汗等原因容易导致人体电阻率下降,往往是触电事故多发期。要加强用电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严禁私自乱拉乱接电源;下班时或离开工作岗位后,一定要关闭各设备电源,以防止电器设备因短路或发热引起的火灾事故;认真做好机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保养和检测工作,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七、防止疲劳作业

夏天,温度高,劳动强度加大,加上白昼时间长,员工容易出现困倦、过度疲劳的状况,容易发生事故。项目部应在高温时期科学安排工序,给予作业人员合理休息时间,各班组要加强对工人的防范疲劳提示工作,塔吊司机在上下攀爬、转运吊装时要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并加强与司索指挥的密切配合。

八、高温防火防爆

夏季气温高,容易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所以要落实各项防火制度,消防设施配备齐全,严格控制明火作业和动火审批,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同时对氧气、乙炔、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易燃易爆品要加强储存和使用管理工作,防止气焊、气割作业时由罐体在烈日的照射下温度上升体积膨胀而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九、防范密闭空间有害气体

夏天气温高,密闭深基坑、下水管道、检查井、窖井、化粪池、泵房集水池、污水处理构筑物等积存有害气体、污水、污物的设施由于微生物作用、地势低且相对封闭,容易产生有害气体。气体浓度高时,不仅会引起人员中毒,而且有可能产生爆炸。为此,要加强相关工作岗位人员的防有害气体中毒防护工作。

十、人员淹溺防范

施工单位要加强因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而形成的水池、水坑的安全管理,及时回填危险水池水坑,无法及时回填的应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野外施工作业人员不得擅自离队外出,项目施工作业人员对其随行家属尤其是未成年人要加强安全教育,严禁到项目附近河、湖、沟、渠及池塘下水游泳,杜绝溺水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