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成果展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建设成果展示
贤良镇:以“三大机制+X” 助力美丽城镇蝶变
作者:吴荣  来源:市美镇办风貌办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1-09 09:31

为满足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贤良镇在原有“暖心包”志愿服务队、“周末代办”、“线上代办”三大机制基础上,新建立起由村干部、党员组成的“便民服务小站”,真正实现留守群众和外出群众同服务,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齐推进的良好局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助力美丽城镇蝶变升级。今年以来,已利用“三大机制+X”为群众代办计生服务证明、养老保险、医疗救助、贫困生证明等业务38项,利用线上渠道帮助群众办理有关事项124次。

一、“暖心礼包”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梁”。一是生活小事有“暖心包”服务队四处奔走。整合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林业站等干部力量,搭建“综合服务圈”,组成“暖心包”志愿服务队,每周制定服务计划,周三或者周四下村帮助留守老人修理水管、安装电气、理发、拖带生活用品等。二是政策宣传有“暖心包”服务队精细解读。前期召开政策专题学习会,要求务必把政策任务搞精细,把标准要求搞精准,把群体类别搞精确,采取差异化方式方法,开展全覆盖政策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宣传新冠病毒肺炎预防、疫苗接种、防汛、防火、自来水水费收缴、医保等政策300余人次。 三是健康需求有升级版“暖心包”贴心服务。与县人民医院合作,推出升级版的“暖心包+巡回诊疗”模式。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新增便民就诊、常规药物售卖、健康咨询、新冠疫情防护宣传、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留守群众。

二、“周末代办”打造为民服务“驿站中心”。一是“深”字入手建机制。结合外出群众多、回镇办事不便的实际,推行党员干部周末预约代办制。每周六下午,以村为单位,集中受理代办事项,办好后,再将办理结果送达群众,以干部跑代替群众跑。二是“实”字当头抓运行。采用听、问、看、记、查、析、结 “七步工作法”,形成代办回环,紧盯代办实效。在省、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直”补助工作中,该镇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自主申报工作“搬”入周末代办点中,实行现场申报、现场受理、现场办结,免除了16户个体工商户来回奔波的困扰。三是“严”字托底抓监督。镇纪委不定期开展“周末代办”工作督查,督查内容包含到岗情况、服务态度、办事成效等,一人一表登记在册。另一方面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确有其事做到立行立改。镇纪委累计开展督查 12次,发现1名村干部在周末代办值班中早退,立即对其开展批评教育,并在全镇进行通报。

三、“数据跑腿”掌握为民服务“办事钥匙”。一是“多门”变“一窗”,办事提效省时省心。在镇政府服务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整合各部门事项,以“大数据”织密扎紧综合服务网络,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真正实现进一家门,就可办多家事。 二是“纸上办”转“云上办”,足不出户渠道打通。“掌上代办员队”进村入户当面为群众代办有关事项,助力农村群众融入数字时代。在“浙丽保”征缴工作中,服务队上门通过浙里办、支付宝等APP,为600多名群众及时办理“浙丽保”参保,全镇“浙丽保”参保率达 93.24%,位居全县第一,最大程度防止群众“因病致贫返贫”。 三是“单向输出”到“干督结合”,工作提质便民利民。该镇将官方微信公众号“慢贤良”改版成集村三务公开、便民服务、旅游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及时收集群众举报反映意见,由镇纪委统一梳理,核实后进行反馈。  

四、“便民小站”搭建为民服务“民情客厅”。一是安排每日值班确保服务“不缺勤”。每日以“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形式安排值班,实行拍照打卡签到模式,确保值班岗位满勤状态,做到“群众找有人在,群众事有人办”,激活每一个“红色细胞”,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新合力。二是发放便民卡片确保服务“不失联”。精心制作“便民小站服务卡”,其中包含了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联系方式,由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开展便民机制宣传,确保卡片全面发放到村内每一户群众家中。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村两级干部共计走访群众300余人次,收到群众点赞好评。三是立接立行立办确保服务“不缺位”。一方面做好服务下沉,对于来访群众的办事需求做到应办尽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便民小站为群内留守老人完成灯管线路检修、巡回诊疗协助、代买生活物品等事项15件,为群众切实解决了许多生活上的困难,在便民小站里,涌现出了如“便民小二”的村支部书记吴长谷等人。另一方面依托便民小站建立起的“民情会客厅”,在日常值班中及时收集群众声音,为基层自治提供参考意见,有效提升辖区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