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全市建设系统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现代化新丽水”这一主线,深入开展“争先进位、比拼赶超”主题活动,通过“党建引领、城市提能、城乡融合、产业提升、民生保障、项目攻坚”六大行动,全方位重塑了组织新形态、干部好状态,切实推动省市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党建引领”,工作状态持续改善。以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主要脉络贯穿全年学习主线,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学习,多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厚植思想根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年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4次,发布廉政风险清单,开展内部交叉大检查和家风家教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积极开展国家安全观相关专题学习宣传,切实增强系统干部安全意识和素养。全面做好干部“招培选管”,落实干部定期交流轮岗规定,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工作,2022年市本级建设行业引入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43人、高校毕业生829人,为建设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现场执法掌上执法率达100%,跨部门联合监管率达28%,信用规则应用率达100%。
(二)坚持“城市提能”,城市环境持续优化。有序开展城市体检,《实施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城市“微改造”》案例入选省厅2022年度城市体检成果应用优秀案例。我市青田县燃气一网智防应用获评浙江国资国企“一件事”最佳改革实践案例、浙江省数字政府系统优秀应用案例等荣誉。加强城市窨井监管,印发浙江省首部市级窨井盖建设地方标准,突破“各自产权单位各自标准”的现状。加强节水管理,通过省级节水型城市复查和国家节水型城市预评选。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完成23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新增主城区停车位2760个、整治起伏不平城市道路13余公里、整治“桥头跳车”城市桥梁5座,新建省级绿道308公里。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2个,垃圾分类工作全力提档升级,排名大幅提升至全国同类城市第13名。举办2022年丽水宋韵菊花展,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坚持“城乡融合”,城乡品质持续提升。下决心打赢农污治理翻身仗,开工23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完成3499个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89.61%,出水达标率达90.49%。11个村落列入第六批国家传统村落名单,松阳县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并获中央补助资金4500万元。16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入选省级创建试点名单,创成并获省级命名风貌样板区9个,其中3个荣获首批省级命名“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申报创建未来社区项目25个,其中莲都大港头、青田芝竹、云和大坪3个未来社区已成功通过验收,实现了零突破,创成并获省命名一老一小场景20个。13个乡镇(街道)获评省级样板, 5个街道获评山区县县城城镇省级样板。启动全市首个“联盟式美镇圈”,成功入选2022年全省美丽城镇集群化典型案例培育名单。
(四)坚持“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出台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印发《丽水市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管理办法》《丽水市区房地产行业全流程闭环监管办法》,率先在城区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交易,化解“带押”房屋交易难、过户难的困局。2022年,全市房地产投资343.3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位列全省第六;商品房销售247.4万m2,同比下降25.5%,增速位列全省第四。建筑业保持“稳进提质”,不断完善配套政策,落实全市招投标“一盘棋”、信用监管“一体化”,鼓励我市建筑业企业做优做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8.3亿元,同比增速13.7%,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其中省内产值达441.76亿,同比增速13.7%,增速位列全省第三。全年安全生产平稳可控,获评市委市政府“全市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系列维稳安保突出集体”荣誉称号,省建设厅公布的2022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总分全省第一,荣获优秀单位。
(五)坚持“民生保障”,服务质量持续加强。住房保障持续加强,全市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4028户,发展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38套,棚户区改造开工2498套、基本建成13856套、竣工18055套、交付3701套,实现2018年底前开工建设的棚改安置住房竣工率100%、交付入住率85.2%。累计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上级资金5577万元。房屋安全有效保障,积极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完成“百日行动”中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整治,完成城镇危房解危8幢。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9个,新增住宅加装电梯37台,创成省级“红色物业”项目10个。
(六)坚持“项目攻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2022年,我局作为责任单位的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共61个,累计完成投资20.7亿元,市重点建设项目16个,累计完成投资75.4亿元。1-12月,全市城市更新投资增速为28.5%(其中未来社区投资增速为80.3%、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为18.1%),快于面上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0%)。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市建设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立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推进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建设,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提供良好的城乡环境。主要实施路径为“1235”,即:围绕一个中心、提升两大产业、守牢三条底线、抓好五大工程。
(一)围绕一个中心
根据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加快推进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入开展“争先进位、比拼赶超”主题活动,全面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提升两大产业
1.房地产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入研判全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强化房地产政策支撑和项目风险防控,加强行业服务水平。深化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确保房价控制在合理区间,保持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力争发展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164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3500户,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正增长。
2.建筑业。实施建筑业示范企业培育计划,完善支持建筑业做优做强配套政策,积极探索“强强联合”招投标制度改革试点,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标办法,带动丽水本土企业成长。加快建筑领域低碳转型,聚焦“双碳”目标,积极开展标准提升、绿色建造、可再生能源应用、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绿色生活等5大行动,稳妥推进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开展工程创优评杯工作,持续开展“质量月”活动,培育和引导企业加强质量自控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建筑企业市场行为。2023年,力争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和省内产值均增长10%(最终以市政府明确的目标为准)。
(三)守牢三条底线
1.守牢纪律底线。抓实党建工作,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六学六进六争先,‘丽水之干’谱新篇”学习实践活动。抓牢意识形态,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管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住建领域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抓严党风廉政,完善“清爽办”监督平台,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权力运行。加强“诚信系统”和招投标过程监督,严格落实廉政提醒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警示教育和案例教育,发挥家庭廉政提醒作用,积极营造浓厚的廉政氛围。
2.守牢生态底线。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抓好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工作,进一步厚植丽水的绿色发展底色。2023年将重点推进庆元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松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云和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碧湖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建设,力争完成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8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5%以上。计划新建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5个,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3901个,创建农村生活污水绿色处理设施4个,创建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村3个,完成投资额4亿。力争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5个,新、改扩建中转站完工34个,“两定四分”模式投运的居民小区和商业街占比达90%以上,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全链条治理。
3.守牢安全底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方位开展建筑施工、城市运行、城乡房屋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强燃气、桥梁隧道安全管理,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加快推进城镇房屋排查和丙类房屋安全鉴定,加大危房解危力度,持续深化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开展排查整治“回头看”,确保房屋安全。常态化隐患排查整改,大力推进“红绿标杆工地”和安全文明优良工地创建,强化工地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保持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稳定。
(四)抓好五大工程
1.“城市提能”工程。紧盯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建设,以“城市微公园、城市微景观、城市微家具、城市微绿道、城市微更新”城市五微行动为抓手,全面落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相关要求,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能级。2023年全市计划新建改造城市微公园20个,打造市区10个街头高标准养护示范点,新增休憩座椅1000张,新建城市绿道15公里以上,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个,提升改造二次供水设施45个。
2.“城乡融合”工程。坚持城乡协同发展路径,全面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一是加快推动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2023年启动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9个,完成创建30个及以上。二是深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持续跟进松阳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三是稳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全面开展莲都区西溪村、龙泉市大窑村等14个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统筹推进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落地试点项目相关工作。四是全面推进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成功创建4个及以上城乡风貌样板区、3个及以上未来社区,争取10个以上美丽城镇样板乡镇(街道)纳入星级创建培育库。
3.“城市管理”工程。注重“绣花功夫”,不断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品质化、数字化。一是推进工程管理规范化。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建筑行业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法治保障坚强有力;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推进审批服务高效便捷,实现建设过程有效管、竣工验收快速办集成改革目标。二是推进市政管理精细化。突出设计引领和标准先行,制定出台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管理标准、城市桥梁移交管理规范、绿化景观管护提升等政策制度。三是推进物业管理品质化。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工作为牵引,全面加强物业管理。突出示范引领,积极开展红色物业项目创建评比,2023年力争创建省级红色物业项目20个。深入推进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提质增效行动,全力提升物业企业服务小区覆盖率。四是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完成城市防涝、城市环境卫生、城市住房等3个专项体检。切实做好浙里生命线管道燃气、城市内涝应用场景等省建应用贯通,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4.“项目攻坚”工程。坚持“投资和项目是第一抓手”的理念,以拉通城市框架路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商住配建道路、提升城市能级品质等为目的,合理利用“专项债+市场化融资”模式,全面加强项目谋划、强化项目包装。2023年市本级初步谋划了34个政府投资计划实施类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重点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继续推进丽水市海潮河老旧小区改造暨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市区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区域有机更新项目,启动谋划城市停车场、大洋路两侧等区块城市更新项目,争取申报城市更新省级试点片区(项目)2个。
5.“队伍建设”工程。围绕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以“集中启动、分段组织、贯穿全年”的方式,加强引进和培育,做好人才政策的落地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激励使用和教育培训机制,促进行业人才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结合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质效评估,进一步理顺职责、优化结构、挖潜增效,构建科学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打造富有活力、富有干劲、富有创新的建设队伍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