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委省政府发布实施“三支队伍”建设以来,市建设局始终紧盯本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协同多业务条线、发展本土化人才等方式,助力我市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落实落细。截至目前,我市双师下乡服务面涉及下辖9县(市、区),累计签约行政村1263个,行政村签约率达68.1%。
一、巧借数字化平台,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利用“农房浙建事”这一全省规范化平台,通过乡镇需求端发布需求、人才供给端发布意向的方式联合建立匹配机制,进一步细化人才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具体要求,在下乡区域、专业行业、人才认证等方面打通供需两端信息壁垒,简化人才结对签约流程。同时,聚焦企业这一签约主体,同步开展企业端双师下乡信息收集工作,进一步明确签约企业、工作负责人、下乡人数等信息清单,通过链接数字化平台的方式,为我市双师下乡签约按下加速键。目前,我市各地“双师下乡”工作的行政村签约率均超过50%,景宁、松阳、遂昌的行政村签约率更是达到100%。
二、统筹多条线业务,强化综合技能提升。联合乡村建设工匠教育培训、农房改造、宜居改造等工作,积极探索多业务协同机制,在建筑师、工程师精细化对接需求的同时,针对化开展技术帮扶。如龙泉市结合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通过参与工匠施工规范编制,开展传统工匠及技艺档案梳理,结合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施工技术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专业助力乡村工匠转型升级。又如遂昌县发挥本土技术认定中心优势,结合美丽宜居示范村等项目建设,全方位开展多业务条线培训。截至目前,遂昌县合并双师下乡和工匠培训工作,累计开展工匠技能竞赛4届,认定乡村建设工匠初级工53人,培育高技能乡村建设工匠360人。
三、匹配点对点需求,加强本土团队建设。结合项目建设契机,健全“政府牵头、社会配合、居民参与”的多方共赢机制,发展壮大本土人才队伍。如龙泉市在前几轮农房改造等项目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懂基层、有技术、善服务的专业人才团队。该团队借助本地优势下乡驻村,通过拉家常式调研走访、集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充分了解村落历史、住户信息和村民诉求,助力农房活化利用。据了解,该团队已逐步建立60多个村落档案库,并完成了3个村落、共计60户260余名新村民的农房设计方案实施落地。龙泉市作为全省3个发言单位之一,在浙江省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启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