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松阳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做好人才文章,让村民生活好起来”的目标,以人为本促发展,因地制宜谋保护,坚持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与公共服务同步、与治理有效同步、与持久管护同步,继续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模式。
一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层队伍建设方面,2024年成立松阳县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汇集了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及科研院所的专家资源,旨在全面统筹与协调全县范围内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技术层队伍建设方面,2024年12月20日,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总师技术服务协议,组建40人总师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建筑师、工程师“双师下乡”活动,通过每年1至2次智库务虚会,并针对全县传统村落分别派驻专业人才队伍,采取线上、线下等不同形式随时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交流服务,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学术研讨和咨询服务。工匠层队伍建设方面,重视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传统建筑技艺的工匠队伍,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训工匠775余名,集中培训1300余人次,为246名传统工匠颁发证书,并成立了2家具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三级”企业资质的古建公司。
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推广“三乡人”共治共富模式,以“村+共富合伙人”合作共建模式吸引“新乡人”,打造一批共富项目,变厚重历史的老屋为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如松庄村游客从2017年前的零星千人增长至20余万人,年均增加2.8万余人次;以“科技+”“直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召唤“归乡人”全县签约“归乡人”回归项目120余个,涉及金额30余亿元;“原乡人”通过加入“三乡人”共治共富委员会,参与乡村治理,在决策中有发言权,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手工艺品等产业,2024年传统村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27元,同比增幅高达8.7%。
三是优化体制机制,留住历史根脉。2024年,制定《松阳县名城古村保护发展项目和房屋处置备案工作规程》,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工作一并纳入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工作规程,对县域范围内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建筑的认定、调整、撤销以及规划编制、传统建筑修缮、保护和利用项目实施等事项,严格实施全县域历史文脉的风貌审查备案巡查机制。